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生体质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与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工作机制建立、教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法规,先后颁布或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障。同时,将学校体育卫生条件改善(包括师资、场地器材等)纳入相关教育工程和国培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体育软硬件条件建设[1]。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身体发育形态有所提高,生理机能水平止跌增长,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上升拐点。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青少年体质有所增强,但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越来越多、心理障碍发生率增长迅速等问题也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需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共分为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20个篇章,其中第六十章第七条明确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运动,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2]。从《纲要》的表述可以看出,健康中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国家意志,同时对学校体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但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似乎没有达到或完全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不合理或落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而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测试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同一项目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如中学生。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也即大学生正是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应引起高度关注。在社会适应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溺爱,任性、自私、霸道、脆弱等人格问题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利用好体育锻炼平台来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下,西方社会思潮的涌进、市场经济的逐利思想等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与“90前”相比,“90后”的学生群体更有个性、更有思想、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3]。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攀岩、轮滑、网球、高尔夫、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此,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也应以人为本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减少或淘汰那些学生不太喜欢的项目,尽量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课程建设缺乏动力,项目设置与资源开发不合理虽然在体育教学领域中“重竞技、轻体育”的做法遭到不断批评,但受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体系构建还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带有明显的竞技化色彩。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到大学来还是学习相同的内容,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然,课程建设也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比如,部分学校设置了类、钓鱼、拓展训练(益智类的团队项目)等,这样的课程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也不能实现新《纲要》五个领域目标[4]。还有的学校为了突出改革的效果,自行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直接进入课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效果值得商榷。

(二)体育教师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有限,教学有效性与创造性发挥不足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积累主要取决于所拥有的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通常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家庭及学校体育教育获得,并内嵌于身体和精神的师德修养、知识结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和裁判能力、人文素养等文化产物。现阶段,社会认识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传授原有的知识,更要创新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榜样”两个角色,更要做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和集体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单就体育学科而言,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历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有所欠缺。周建华(2015年)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2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情况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学历结构相对偏低;大部分高校学缘结构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近亲性;20所高校中担任一门、两门、三门及以上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占总人数的50.1%、35.6%、14.3%[5],这说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万海波的一项研究认为,体育教师教学“疾病”主要有:教学失范、教学偏见、教学惩罚和教学阻隔,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教学组织与管理缺乏严格与严谨;由于教师个人主观偏见,情感的偏差而在教学上有失客观和公正;运用不恰当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管教,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伤害;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教学阻隔。

三、南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课内外校内外紧密结合,构建大课程结构体系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显然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体适能,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并从中获益,课内外、校内外要紧密结合、构建大课程结构体系,搭建较为完善的服务平台。一是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建立QQ群、微信群等,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增长理论知识,解决他们在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二是开设夏季学期体育选修课,主要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的裁判法学习;三是每年定期举办篮、排、足三大球联赛,实行升降级制度,使比赛更具竞争性和观赏性;四是成立男女田径、男女舞龙舞狮、男女篮球、男女足球等业余体育训练队,将有运动基础的学生招入队中,由体育学院选派老师进行系统训练,并为他们外出比赛交流提供便利;五是加强与学校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对体育社团进行定期指导,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体育技能。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通选课程+必修课程+选修项目的课程基本结构,学生自主选择性进一步得以提升。

(二)逐步完善选课系统,尽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从2006年起实行体育课三自选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虽然有的学生选到了自己理想的专项,但由于同一专项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因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吃不饱”,觉得没意思,而有的学生感觉“吃不了”,觉得难度太大。针对这种情况,对原有选课系统进行了完善升级,实行分层次选课。在体育学院的二级网站上,学生只需回答简单的几个问题,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将进入哪个班级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再回到学校的教务在线选课系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另外,在开学第一周,教师也会对任课班级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对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再调整,因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基本在一个层次,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需要”[6],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而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开设了体育养生课程,主要学习八段锦、五禽戏、体育养生功等课程。同时,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列为大一、大二四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规定太极拳不及格者本学期体育总评成绩不及格,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太极拳的习练,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练习氛围,主动练习人数逐年增加。另外,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在2015年开设了舞龙舞狮俱乐部。实践证明,即使是没有任何基本功的普通学生也能学好舞龙舞狮这个项目,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些做法丰富和创新了“纲要规定+传统养生+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也进一步弘扬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四)注重激励与发展功能,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方法体育考试既要重视最后的结果,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性、发展性,强调体育锻炼的过程评价,而不是一味地以期末考试结果为唯一标准。在考试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兴趣指向”“努力程度”“创新精神”等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作出合理客观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纳入考核指标,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另外,学校规定:对于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和获得过省级体育比赛前三名的学生均可以凭相关证明材料免修体育课程,使其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进行专项的练习。同时,也释放了一些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学分评定灵活多样,形成了“体育课程+体质测试+运动竞赛”的综合学分评定模式。

(五)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力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学校教务处成立了以退休老教授为主的教学督导团,不定期随堂听课,并将意见直接反馈给学院;每个学期都进行学生匿名的网上评教评学活动,对任课教师打分,同时还有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从全方位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测评,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职称晋升等;从每个学院抽取2~3名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体育信息员,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师平时上课情况。这些监督机制的建立,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更加重视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另外,体育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等继续教育行为。如利用寒暑假选送教师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毽球、体育养生等课程,或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送他们去国内知名体育院校进行脱产学习,这些措施的实行,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南华大学公共体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学生受益广。自2012年在大一、大二年级中实施以来,直接受益学生超过45000人。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得知:95%的学生对体育课变得“更喜欢”;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高达92%;大学体育课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精品课程。二是媒体报道多。南华大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千人秀太极”“龙狮也跳小苹果”等节目受到搜狐新闻、新浪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衡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三是参赛成绩优。2018年7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南华大学龙狮队获得甲组男子北狮自选冠军、女子北狮自选冠军、传统北狮亚军,以及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栋.体育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3]舒宗礼,王华倬.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3):237-240.

[4]姜志明,王涛.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83-87.

[5]周建华.“教育规划纲要”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79-83.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体育活动中,不能忽视的基础就是学生的运动生理,这是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而同时也不能忽视运动心理,这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想要高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就需要对二者做出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给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全面、准确的定义.

1.1运动生理的定义及作用认识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运动生理.具体而言,运动生理指的就是人的身体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训练,其身体结构和身体机能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结合这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独有规律和特征.同时运动生理更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制定体育活动方案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学生运动生理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才能将运动理论与运动活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认识到运动生理的独特作用和意义,才能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如果不能认识到运动生理的作用和意义,那整个体育活动则必然不能发挥应用作用.

1.2运动心理的定义及作用认识运动心理是体育活动中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运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参加活动被动消极,同时在面对竞赛类体育活动时,经常表现胆怯,而在团体活动中,往往会呈现两种分化,一种是完全为了个人表现,而不关注团队整体.另一种则是害怕承担,不愿为集体风险等多种运动心理问题.而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直接导致无法达到体育运动的本质目的,更无法体现体育活动本身陶冶情操、放松学生心态这一基本要求.同时也影响到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而只有将学生的运动心理与体育运动实际本身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创新和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进步.同时实现运动心理本身的价值.从运动心理角度认识和研究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本身就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大创新.运动心理对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心理有着重要作用,更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学生具备积极运动心理时,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这就对学生成长和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而同样,当学生不具备积极的运动心理时,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更多的就是抵触心理和不合作表现,这不仅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不利于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运动心理,还需要我们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正能量的体育运动氛围.运动心理是重点研究在人对体育运动的观点、看法以及积极程度的科学,同时也会通过体育活动前后的心态变化所得出具体规律的科学.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要考虑的运动心理指的就是从体育运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角度入手,通过有效研究人的情感、心态等心理现象,进而形成的有效情感归纳.而这一系列要素也是整个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心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运动活动的开展,诸如积极参与、主动追寻的运动心理就能够帮助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也会全身心参与体育活动中去,因此,只有有效总结运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运动心理的特点和类型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要求.

2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心理与运动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运动心理与运动生理对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这二者共同确保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视培养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是必然要求.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运动心理与运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不断影响体育活动本身的质量.无论是运动生理,还是运动心理,两者任一方面存在问题,都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1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涉及到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和能量消耗.而这就会对运动生理产生影响.但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对学生,很多教师并不能区别对待,往往推行一体化教学机制,一部分身体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无法承受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同时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对学生的运动心理产生影响.这实际上是一部分体育教师为了减少自身工作量的不负责任表现.其次,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没有认识到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课程安排不合理,有的班级在体育活动安排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调整至最佳状态,就要面临新的体育活动训练,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周期性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体育教学活动,要注意对学生饮食问题进行关注,比如很多体育教学课程会选择在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开始,而此时学生所食物品尚未完全消化,这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体育活动的强度应该有效控制,一些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由于学生自身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自控力,往往过渡消耗体力,也不利身体健康.

2.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只有健康的运动心理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活动,而事实上,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运动心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障碍,即恐惧障碍、动机目的障碍、心理疲劳障碍、心态障碍灯.这些心理障碍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具体表现为影响体育教学开展的现象.比如很多学生以各种借口请假,从而躲避体育活动开展.或者以消极被动、不配合的心态来参加体育活动,活动的形式和开展结果都较差.而学生的恐惧障碍,也就使的一部分学生较为自卑,不敢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整个活动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

2.3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应该是一对互为影响的关系.而事实上,很多体育教师并没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运动生理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时,其运动心理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行为.比如学生普遍较为疲劳时,很多学生从心理角度就会抵触活动开展.而当学生运动心理缺乏时,也不会以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调动自身运动生理基础.当前二者关系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运动生理,而轻视了运动心理的作用,同时割裂了二者的必然联系,并没有认识到两者互促互进的直接影响关系.

3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生理方面和运动心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作用分析

3.1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生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作用分析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有突出的解决,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同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具体解决思路主要有:首先,要坚持四大原则.体育教学活动中,在运动生理方面必须坚持原则,具体指个体化培养原则、体力恢复原则、锻炼活动周期性开展原则、严格控制活动量原则.这四个基本原则,是解决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生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基本要求.个体化培养原则是指差异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状况分类、有区别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体见表1(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表).176而体力恢复原则指的是学生在参与一定量体育活动之后,体力必然有大量消耗,要结合实际情况,等学生体力基本恢复后,在开展新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不顾学生身体状况、盲目开展.而锻炼活动的周期性开展原则指的是活动安排要合理,要结合活动本身的状况,有计划、有节奏的开展体育活动.其次,要普及体育生理保护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体育活动计划和安排.要培养学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关注运动生理保护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定期体质检查活动,对学生身体生理素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要通过体育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大量的体力消耗和能量消耗,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进行补充,同时也避免运动后的暴饮暴食问题,在食物选择上,尽量选择易消化和比较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再者要定量.不暴饮暴食.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要合理安排符合强度.表2为用于肌适能训练的抗阻符合强度表.

3.2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作用分析教师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活动热情参与度,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活跃状况,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胆怯、自卑问题,要做好鼓励,而针对技能要求较高,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活动,要积极做好补充教学和示范教学,通过活动的简化和细化,帮助学生掌握.要选择一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意识、集体合作意识的体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形成互帮互助精神.通过一系列解决办法,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思维、团结意识和全面人格,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发挥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3.3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处理要将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紧密结合起来,要将二者培养与训练放在统一的位置.要认识到二者互为影响的特殊关系,不断优化调整二者关系.通过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还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正常发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够保持良好发育,还能够为运动心理提供坚强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4结束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多方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存在多方面的的心理问题,以十七岁为分界点,平均人数超过三千万。其中,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极端、忧郁等状态。且在三千万青少年儿童中,患有心理问题疾病的最小年龄为八岁。另外,据调查结果表明:因厌学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总人数高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根据厌学问题而衍生出的逃课、打架、作弊等现象极为突出。笔者也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网络问卷等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搜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果也多是焦虑、忧郁、情绪极端化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得出,我国青少年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及社会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础的心理教育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前提,便是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使之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2)学校应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一,便是要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与老师间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与老师间加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其二便是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定期定时增加更换体育器械,定期美化体育课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有兴趣学习。(3)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指导,应和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问,增加其互动性,增进共同的情感基础。同时,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体育操场及多种多媒体设备,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课内的活动纳入到课外体育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们在课外时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4)对症下药。体育教学的知识构架虽然相当庞大,但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应顾及到学生与学生间在心理素质上所存在的差别,依教材内容与学生本身来制定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自己揣摩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自身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同时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上,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可以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最佳途径。

3结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思想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导,拥有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莫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学思想,那就是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开展我们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明确在新课改下师生的角色,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就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知识,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需要树立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科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与学校沟通,使学校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要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而且还可以和人的精神面貌及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家长和文化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自然在上课过程中会更用心,主动性才容易发挥出来。

三、丰富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只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教学,也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贯穿教材的全内容等等。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多样性质课、保健体育课的多样化方向发展,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学习和锻炼。

四、完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现阶段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制订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实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实中要遵循下列原则:

1.1全面进行评价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和教师,要从整体和大局出发,从多层面多视角评价,才能更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避免产生以偏盖全或以点代面的片面性结论。

1.2从实践出发进行评价体育教学是实践性学科,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体现出体育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所以体育教学评价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体育教学实践包括四方面内容: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过去常用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关注太多,对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这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思想的目的是相悖的。

2.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2.1定期对评价理念进行更新如果期望建立更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素质的内容,明确素质教育的自身特点,即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和个体性的特点,牢固树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使高校教育与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达成一致,争取把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实现评价体系的可操作化,发挥出评价体系的正确指导作用。

2.2定期更新和拓展评价内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教学服务。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学评价的体系随之也产生了。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很多,这是教育界和学术的共识。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内容涵盖了认知领域、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情感交流等多方面,而并非是单单对学生技术技能或身体素质进行测评,随之是对兴趣爱好和情感以及锻炼方法的掌握进行评价。

2.3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2.3.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把三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到教学评价中去。每学期或每学年结束时对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终结性的评价,或是阶段性地对运动项目技术评定或达标测试,这种评价方式会失去评价的及时反馈功能,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改进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能力方面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三种评价方式的单独运用不能科学评价体育教学,只有把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化。

2.3.2自评与测评有机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常常是注重他们评价,对教师的自我评价重视不够。然而体育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评价的客观性不够。所以还需要测评,如同行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领导对教师评价等。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可控性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其主要采用超级文本的方式实现其各个不同学习单元之间的连接,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按钮来实现对其播放的切换,并运行通过这些按钮随时推出。

1.2科学性原则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设计的原则。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其内容的准确、表达规范等,从而结合系统中不同的内容进行的搭配,将体育教学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展现给学生。

1.3界面简洁的原则所谓的简洁,则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尽量运用简单的操作方式或操作界面,从而通过鼠标的点击,即可实现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转换和教学,以此更好的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2基于Linux下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1Linux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素材开发要提高该在Linux桌面下,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则必须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对其图形图像素材库进行开发,以此提高普通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的便捷性。而对于体育图片素材的挖掘的开发,使得其成为体育教学素材库,首先则必须充分收集现阶段的体育体育教材图片,并通过扫描仪等先进电子设备将其导入到体育素材库当中;其次则是邀请相关的老师在数码相机等采集设备的帮助下,完成对相关体育动作的规范;然后在借助Linux系统当中功能比较强大的GIMP软件来对图片进行加工,从而制作成教学需要的图片素材。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则是通过和GIMP协作完成。在文字处理、制表、陈述演示等具备良好的作用,但是其在图片的处理方面,其功能则显得不够强大。因此,在设计中往往采用两个软件协作的方式完成对不同素材的设计。

2.2图片素材库的完善在通过上述功能软件进行体育教学素材的开发之后,打开套件中的演示文稿,首先就能看到套件所设有的图片素材库,从素材库中我们能查出到相关的图片及动画。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图片会比较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定义,将其定义到开发的图片素材库中年。其步骤则是将Linux桌面系统文件下的体育图片库分类的添加到办公套件的图片库中即可。而通过该步骤所添加的图片库,在素材方面则显得更多,并可将素材分为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不同项目,从而为广大的教师节约了大量的图片开发的时间,更好的提高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效率。

3Linux下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步骤

在Linux系统下,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比较简单,因为其使用的步骤与在windows环境下的设计步骤相差不大。并且通过简单的使用发现,的使用则显得更加的直观,哪怕使用者以前未曾使用过,其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其具体的步骤则如下所示:首先根据电脑提示,打开中的演示文稿,在进入到演示文稿后,则首先会看到图片素材库,并在界面的右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版式,而在制作的时候,可对所需要的每个版面进行选择,并可在左侧进行制作和完成;其次开始对体育多媒体的课件进行编辑。而对其进行编辑,第一则根据不同的版式和教学需要输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对体育教学的图片进行选择,则当即不同类型的图片。然后开始进行体育多媒体课件的编制,首先选择所需的版式,根据版式输入内容,可以直接点击不同类型的图片素材,如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篮球进行点击,则我们直接点击篮球的图片,在这之后,所有的涉及到篮球的图片则展示在你的眼前。在找到体育教师需要的素材图片之后,点击鼠标的右键,其会弹出如加入、预览等字样,根据需要则选择不同的功能需求,插入不同的图片。将上述的只做好的每一页的多媒体课件在编辑好后,最后进行总体的编制。其主要是根据脚本卡片和课件结构。在该课件制作中其,其不仅仅是脚本卡片上的内容的搬家,同时还包括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呈现、修改和制作。因此,在制作后,利用超级文本将其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其具体制作的效果图如图2所示。

4开发基于Linux下的多媒体课件的效果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社会上和教育部门推行学生的“减负”工作,使学生每天回到家里有许多剩余时间,很多学生都把这些剩余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上网、看电视、打游戏等上面,无形中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也上不去。而体育家庭作业正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派上用场,不仅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健康的生活好习惯。体育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获得锻炼身体的机会,还可以了解更多课外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加大各科的知识面。这使得体育家庭作业在整个尝试过程中得到了大多数家长们的认可。

2.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都忙于事业,孩子的课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更是少之又少。而体育家庭作业可以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3.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在现在的中学体育课中,把课堂作业和学校的小型体育比赛、运动会的比赛、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等项目有效结合,让课堂作业和体育活动同时进行,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团队精神。例如:在去年的学生体育质量抽测和模拟测验中显示,学生的爆发能力、柔韧素质、肺活量指数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体育家庭作业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4.课堂教学在课外的有效延伸

体育教学中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动作技术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就会逐渐忘记,所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必不可少。它不仅是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延伸,更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5.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研究共识,体育教学有目标、内容、方法、课形、考评这五大基本环节构成。这五大环节的设置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1.1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由于体育教学思想上的分析,也一直存在争议。于编《体育教学论》中罗列了8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自然体育的、技术教学的、体质教学的、竞技体育教学的、培养能力的、快乐体育的、终身体育的,以及全面教育的指导思想[1]。这些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同时也存在弊端。我们认为学校体育必须在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教学及相关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这也是张洪谭所推崇的学校教育。这一指导思想淡化了竞技体育中比赛的成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运动技术的传习,在这种技术的传习中让学生能够达到娱乐与健身。这是一种注重技术的指导思想。从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单纯的放任学生自己锻炼,或者是注重体质的简单重复动作练习等等对于学生及体育教师的兴趣都是很大的打击。相反在教学中传习体育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和老师的兴趣,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锻炼也很有帮助,甚至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可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直至终身体育都是很有可能的。

1.2教学内容的设定新大纲实施后,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弹性不断增大,选修教材的比重不断增大[2],相对来说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但是从身体素质与健身的角度来讲是否更加合理,张洪谭认为田径、体操两个运动项目始终是我国中学体育教材的主体成分,其课时比重不应小于50%。田径与体操是人体活动的基础性内容,此项若有欠缺,中学体育教学的形象就不会是完整的。但是有过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感受到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与田径项目,恰恰是学生不喜欢的项目,球类如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却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除去田径与体操外,难道其他的运动项目不能够起到素质发展的作用?田径与体操中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对于其他运动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答案并非如此。因此如何兼顾兴趣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加入体能训练的,结合所教授的项目,设置相应的体能发展内容,这样再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起到增强素质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将会成为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特色。

1.3教学方法的设定关于体育教学方法,张洪谭其定义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有体育教师主导的传习运动技术的完整程序”,从其定义来看,其主张的体育教学传习操作性的知识,亦即运动技术,这是与其提出的“技术健身教学”指导思想相呼应的。但是同时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定义也就将体育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传习运动技术,排斥了其他种种因素如锻炼身体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等的加入。因此如果单从技术健身的角度去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略显单调,因此高中体育课中除了重视技术的增长,还要相应的加入身体锻炼的方法等的教学,这样整个体育教学方法才会显得更加饱满。

1.4教学课形的设定目前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的是单式教学形式,所谓的单式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室内用同一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也是目前现行的中学教学中,各学科所普遍采取的形式,单式教学将学生看作同质体来进行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难易程度均采取中等水平进行教学,这样实际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张洪谭提出了一种大体育课思想,初看貌似与某些学校所实行的选项式教学相同,其实完全不同,选项式教学是按照项目将全年级的学生按照项目进行分班,然后再进行教学,实际上还是单式教学的形式,而大体育课是全年级的学生在一个课堂中上课,这个课堂中有多位老师负责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性别、兴趣或者能力等分组,循环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类似于我们在运动训练时所采用的循环练习法。这种课形式则很好的避免的单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教师水平提高、教学场地、器材的设置上又是对体育教学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无论大体育这种构想能否实现,其终究是我国体育课的一次改革尝试,有其理论价值。

2结论

友情链接